close
一、開悟
佛教認為眾生靈性因迷悟之別而分為六凡四聖十法界,
由下而上分別是六凡界―地獄、餓鬼、畜牲、阿修羅、人、 天,以及四聖界―聲聞、緣覺、菩薩及佛,
其中「人」的法界剛好位於中間。
在「人」以上,是不同程度的福報,
「人」以下,則是不同程度的災難與苦厄。
因此生 而為人,最重要的就是要修行世尊所傳正法,
才能消除過去生中所造罪業而得到清淨,
讓靈性能提昇到更高層次的法界,
最究竟可以成就聖界的『佛』或是『菩 薩』。
能夠看透人生的價值觀不是成就外在色身的豐功偉業及功名利祿,
而是要修行成就佛菩薩,這就是『開悟』。
二、清淨
佛教四學「戒、定、慧、解脫」,
一般的「戒學」都是為了防止修行人造身口意三惡業而制定種種條文戒律,
但是禪 宗的「戒學」重點不在戒律而在「清淨」,即「持清淨戒」。
修行的目的,是要了脫色身的業,
以及對外的一切慾望、需求;也就是要解脫根塵的污染。
因為解脫就是清淨,不解脫就是污染,就是根塵、障礙,也是輪迴之因、煩惱之因。
所以真正的持戒是讓身心都得到清淨,這就是清淨戒。
未完...待續(還有3-7項喔!)
本文出處 : 財團法人釋迦牟尼佛救世基金會
第一禪修會館 敬邀參加 每周四晚上7-9點[印心佛法體驗禪]
地址:台中市西區臺灣大道二段188號2F-中港通商大樓
洽詢專線:(04)2326-6391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